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县(区)之窗 >> 镇沅 >> 正文  

镇沅县一二轮修志的编纂始末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20/1/21 点击:15672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13年的60余年中镇沅经历了一、二轮修志。两轮县志的成功面世,实属十分不易,前后经历30年几代方志人的终日伏案笔耕和默默奉献的方志精神。现作者对一、二轮修志历程进行回顾,以便后人再接再历、再谱写镇沅修志成果的新篇章。

首轮县志的编纂始末

镇沅自明建文四年(1402)置州,到1949年已逾540余载,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虽有清雍正九年(1731)由知县梅予博修过《恩乐县志稿》(共二册)和道光六年(1826)由黄升同、石文良同修《恩乐县志》(十四卷),但均已失散无存。现仅存有云南省图书馆保存的民国10年(1921)编辑成的《镇沅县地志资料》,以后虽提过修志,但终未成稿,给这段历史留下文字记载上的一段空白。经多年多方多人查找,自置镇沅直隶州、镇沅府(364年镇沅直隶厅、镇沅县佐、镇沅县的历朝历代中,未曾查到留世留存的一本州志、府志、厅志、县志,真是镇沅人民的一大憾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委、政府倡导编修地方志。1983年4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云南省政府和思茅行署关于编修地方志的指示精神,成立镇沅县志编纂委员会,由副县长张仕忠任主任,下设县志办公室,由地名办公室向良、李志兴兼做县志编纂工作。5月30日,召开第一次县志编纂委员会,讨论并通过县志办公室提出的开展县志工作打算、县志目录初稿和镇沅县志内容座谈要点。6月30日,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开展我县县志工作的通知》,后忙于地名工作,县志工作停滞。1984年5月,抽调王槐清、刘子华到县志办公室专职从事编纂县志工作,并任命王槐清为县志主编县志办副主任。开始由于修志人员缺乏修志知识和经验,采取边学边干,边做搜集资料的工作。1985年9月,调入张国亮、石文凡2人加强县志编纂工作。11月,召开第二次县志编纂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七五”期间镇沅县志工作规划意见和《镇沅县志篇目》(征求意见稿)。12月5日,县人民政府转发县志编纂委员会《关于编纂〈镇沅县志〉工作规划的通知》,县志办公室发出《镇沅县志篇目》(征求意见稿)。1986年2月22日,县人民政府又转发县志办公室《关于〈镇沅县志〉编纂方案的报告》的通知。7月16~17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首次全县县志工作会议,县委书记李正武在会上要求各单位领导要提高对修志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同时向各部门布置了修志任务。同月,举办为期5天的专业志编写人员培训班。会后,部分单位成立2~5人的部门志编写小组或由单位抽出1人负责开展部门志的资料搜集工作。1987年初,县委、县人民政府把部门志编写工作列入领导岗位承包考核指标。同年3月,县委办和县人民政府办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落实各专业志编写工作的通知》,促使更多的部门抽出专人来编写部门志,开创了众手修志的局面。

编纂工作开始后,县志办多方面搜集资料,先后派人到省、地、县图书馆、档案馆和上海、南京、浙江的档案馆、图书馆查阅档案,找图书,寻文献,搜资料;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采访,讨口碑;远处去信去函,广征集。至1989年末,共查阅档案1200余件(卷),翻阅图书报刊上千册。召开座谈会10余次,采(专)访500余人次,征集、搜集到资料800余万字,后又陆续收到部门志资料220余万字,总计1000余万字。

1990年,县志进入总纂,交稿的部门32个,加上搜集到的资料达1100余万字,县志办4名编辑人员(其中,返聘1人)在三易篇目的基础上,开始逐步摸索,分头试写,反复修改,经过统稿后形成初审稿。每完成一篇初稿,打印后分别呈送县级领导同志、各有关单位及对县情比较熟悉的老同志、老领导审阅把关;召开初审会,提出修改意见、建议。此项工作从1991年6月开始至1993年2月结束,有10余个单位召开评议会进行初审,前后共收到500余条修改意见。期间,县委办和县人民政府办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评审县志初稿的通知》,并召开评审会。县志办对所提意见进行分析、纠谬、订正、增删、改写,最后形成100余万字的评议稿,打印后交评议会评审。

1993年12月23~26日,县委、县人民政府主持召开《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稿》评议会,收到专家学者600余条意见和建议。评议会后,县人民政府召开县志编纂委员会议,编委主任委托编委副主任、政协主席张启义全权把关,并要求县志办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用半年时间修改好。县志办对各位专家学者及来自各方的意见认真消化、梳理,确定修改篇目,订出修改计划,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遗漏的重要史实加以补充;记述错误的加以核实纠正;对志稿中重复交叉、部分文字过繁、取材不精,表述过多等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对不符合体例的章、节、目重新调整改写,同时增加经济述略和社会两篇。文字力求严谨、朴实,数字上尽量做到准确无误,体例上尽量做到规范。1994年7月,完成送审稿的修改。1995年1月10日经思茅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审查合格,同意验收。同年2月23日,经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审查,质量达到要求,可以验收。县志办编辑人员修改后呈报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出版。

编纂过程中,得到云南方志办、思茅地区方志办的具体指导,各有关部门和人士的大力支持协作,《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经12年寒暑,终于问世。在此,我们对指导和支持编志的单位和提供书面口碑资料的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历史久远,资料严重散失,兼以编者水平有限,本志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敬请读者给予指正。

1995年11月,《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印数3000册。该书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至1989年末,为篇、章、节体,全志首设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外,志内设建置、自然环境、民族人口、经济述略、农牧、林业、水利、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商业、粮油、财税、金融、经济综合管理、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军事、民政、劳动人事、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社会等25篇,人物、附录殿后,总计110余万字。1998年4月,《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获云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二轮县志的编纂始末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8)》编纂工作始于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付梓出版,历时4年有余。其编纂过程大体分为5个阶段。

筹备培训阶段。根据1999年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我省三级地方志书续修工作的通知》,2004年4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云南省第二轮地方志续修工作规划>的通知》和2007年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洱市第二轮地方志续修工作规划的通知》,县地方志办公室分别就第二轮地方志续修工作向分管地方志工作副书记、副县长等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后,结合县情,决定在完成《镇沅年鉴(2003~2007)》编纂出版后再启动续志的编写工作。2008年末,县地方志办公室开始着手准备工作。2009年1~5月,县地方志办公室拟定《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8)》篇目,经反复推敲、斟酌,征求市地方志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邻近地、县地方志办公室等专家意见后,形成县志篇目。6月1日,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制发《关于印发<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第二轮地方志续修工作规划>的通知》,正式启动本县续志编写工作。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县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实施,专家修志,群众参与”的修志原则,实行主编负责制,任命毛锐锋为主编,罗丽、刘子华为副主编。

为保证依法修志和供稿质量,2009年12月30日,县委、县人民政府举办全县第二轮续修县志工作大会暨地方志工作先进表彰大会。邀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付旭东、副主任李丽、副编审施约峰、思茅区志办主任奎中凌、科长龙麟等到县讲授地方志编纂基本方法、地方志体例结构、条目的撰写等知识。县地方志办公室要求140余名撰稿人要加强全局意识,把自己当成《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8)》的主编,从全县、全局的高度、广度立意、思考,撰写出合格的志稿交审。县委副书记苏明星主持会议,副县长陈家斌作重要讲话。全县各乡(镇)、县直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共26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对县地税局、县地方志办、县广播电视局等12个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白荣祥等58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这在普洱市各县(区)尚属首次,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修志工作者的士气。同月,县人民政府为加强续修县志工作,给予县地方志办公室请用2名临时工。2010年7月,《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条例实施办法》将修志工作纳入依法修志轨道,全市属首例,给修志工作者极大鼓励。

征集稿件阶段。2009年6~12月,县地方志办公室完成县志大事记的收集整理工作。2010年1月起,各承编单位相继成立续修《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8)》部门分志承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并召开专门会议,安排县志续修工作,落实编纂人员,部分单位(部门)还根据县志参考篇目进一步修改、细化分志篇目。同月,首先组织召开县地方志办全体职工会议,经讨论确定采取分工负责的办法,每名编辑负责30~40余个单位,明确主编、副主编职责及任务,并成文分发至职工手中。其次,灵活采取多种方法催收稿件。责任编辑采用电话联系、以会代训、分片交流、专题召开讨论等方式,提高撰稿人和编修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根据行业特点,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和责任编辑先后深入撰稿任务较重的县农业局、县经济贸易局、县教育局等单位上门培训,与单位分管领导、撰稿人深入探讨分志篇目、内容、写作方法,为提高志稿质量打下了基础。至12月底,县地方志办公室基本完成大事记、凡例、人物、建置·地理、地方志、金融编及附录部分内容的撰写任务,有60余个单位完成供稿任务。

分工编纂阶段。2010年1月起,县地方志办公室在加紧征集稿件的同时,及时转入初稿编辑阶段。因1名工作人员调出,2名临时聘用人员未能就位,2011年4月起县地方志办公室3名编辑采取周末或节假日加班的办法加紧完成分纂任务,至12月,全部单位上交初稿。在分工编写编辑期间,编辑人员始终坚持 “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把初稿史料审核关。实行责任编辑初审,承编单位科室审核,主要领导审核签字、盖章三级审核制度,确保入志资料真实可靠,可读可信。在分纂工作中,分类责任编辑以编、章、节为单位对初稿进行加工、修改,各承编单位主要撰稿人根据编辑意见,多次提供或补充相关资料,严格审核入志资料,形成部门初稿。在征求有关单位和领导的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县地方志办公室责任编辑对初稿进行深加工、分纂,使其更加符合志书体例。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业务工作研讨会,交流经验,通报工作进度,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支笔总纂阶段。2012年1月起,县志主编开始对志稿进行总纂。在初稿的基础上,县地方志办公室对全书边总纂边审核,边审核边完善,再次进行调整,篇目由30编压缩为28编,并删除部分章、节、目交叉重复部分内容,统一体例,实行主编一支笔总纂,至2012年6月终于编纂成送审稿,设28编96章475节250万字。

评审修改阶段。2012年6月起,县志办将送审稿一是送省、市方志办和临近州市(县)方志办,县内四机关和部分离退休老领导和学校及专业人士审核200余册。二是以电子版的形式送江苏张家港市史志办和省内部分州(市)志办审核,尤其是张家港市史志办余慧军老师给予许多建议和意见。同时,采用纠错奖励的方法。10月,承担评审任务的县内承编单位和个人陆续将评审意见反馈至县地方志办公室。县志主编、副主编、编辑分工负责,对送审反馈的意见进行归类梳理,共梳理意见建议1808条。11月11日,县地方志办公室召开会议,对梳理出来的意见建议进行讨论研究,确定将反映出来的问题作为评审稿修改的重点,加大史实鉴别真伪力度,并制定相应的修改方案和工作办法。2013年 3月,根据中共十八大的精神,减少各种会议,经请示县人民政府《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8)》评审会议改为稿评形式进行,有省、市方志专家、同仁对《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8)》评审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999条,4~6月,通过责任编辑间交叉审读,副主编分别把关,最终实行主编一只笔统定稿的方法,集中精力和时间,对志稿进行审核和精修,前后又修改2 次。经过此次修改,对原稿各编进行精简规范,力求更加科学地反映各行业(部门)之间的关系;调整1978~1989年前志与续志的衔接关系,使整部志书更好地体现了详合略古、突出特色的原则;消灭了所有的交叉重复的问题,使其符合语法和逻辑要求,对文字、数字表格作规范处理,县志篇幅由 28编 96 章475 节调整为28编93章445节,字数由250万字调整200万字;并按照云南省志办主任李一是及赵芳、宣勤老师,张家港市史志办俞慧军老师,普洱市志办主任龙垂东及李丽、龙麟、胡艳兰老师,临沧市志办主任庞云及刘青老师,县内100余名离退休人员等提出的修改意见,对部分内容作了技术处理。同时,对民族、宗教、保密、人口、公安等涉及政策问题请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一律按地方志质量要求为准。整个修志阶段历时4年余,六易其稿。2013年6月,送审稿交云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深圳市精典印务有限公司印刷,12月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

续修县志是一个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系统庞大的文化工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8)》的编纂出版,是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尤其是县委书记郑颖松、白兆林,县长李荣、李验波等领导经常过问修志工作,提出“全县干部群众要关心修志工作,修志工作无小事”“要编就要编出精品,出名志佳作。”同时,在省、市地方志办公室的业务指导下,县内外有关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全体修志人员甘于辛苦、清苦、艰苦的工作环境,终日伏案笔耕,默默奉献,加班加点,忘我工作,特别是县志执行主编(主任)毛锐锋在整个续修志书过程中牺牲节假日、双休日,日以继夜、殚精竭力,为《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8)》的成功出版作出了重大贡献。志书的出版,是全县21万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在编纂续志过程中,虽然我们始终把志书的编纂质量放在首位,力求续志全面、系统、翔实,使其具有较高的“资治、存史、教化”的作用,但200万余字的作品也有遗憾,由于部分档案资料的残缺,少记、漏记是存在的。同时,由于我们编写人员知识水平有限,虽尽了最大努力,难免有疏漏、失误和不足之处,诚恳欢迎广大读者斧正。

201312月,《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8)》成功由深圳市精典印务有限公司实现八色全彩印刷,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印数3000册。本志以编、章、节、目排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前设序言、凡例、特载、概述、大事记,内设建置·地理·地名、国策实施、改革开放、综合经济、农业·畜牧、烟草·茶叶、林业、水务·渔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信息产业·旅游、城乡建设、商业贸易、财税、金融·保险、政党·群团、政权·政协、法治·军事、民政·老龄·移民、扶贫、人事·劳保、教育·科技、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新闻·传媒、档案·史志、卫生·体育、民族·宗教、乡镇概况28编93章445节,人物、附录殿后,共计220万字。设行政区划图1幅,彩页59267幅,正文插图、照片636幅。

  

 参考文献:

    [1]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M].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1    

    [2]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8)》[M]. 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2   

                             撰稿 镇沅县委党史研究室  毛锐锋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