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史海纵览 >> 历史知识 >> 正文  

话说镇沅“两乡”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19/8/16 点击:23189

这里所指“两乡”是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中国瓢鸡之乡。

一 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

镇沅茶叶历史悠久。现在,发现并命名了三章田竹子化石和“镇沅克拉莎”(克拉莎属的果实化石),时代为15.97~11.61百万年前,进一步斗胆推测不久将来能发现“千家寨茶叶化石(宽叶木兰)。”唐懿宗咸通三年(862),樊绰在《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这是普洱行政区域内关于“茶”的最早史料,也是包含镇沅境内野生茶树居群的最早史料。淸雍正赞曰“茶出海塘,色黄味甘,野中有矛,绝茶也。”淸总督鄂尔泰在《恩乐县歌》中载:“婚盟亦借媒妁言,茶叶通好两姓睦。”

镇沅大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2.52%,素有“绿海金山”的美誉,具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越地理环境 ,自古以来享有得天独厚的茶树资源,尤其野生茶树居群达237714亩。县境内有哀牢山系的千家寨茶、马邓茶,无量山系的砍盆箐茶、老海塘茶、茶山箐茶、打笋山茶、老乌山茶、五一茶、白水茶等。其中马邓茶、砍盆箐茶、老海塘茶为云南名茶,盛名久远。

古茶树资源普查 1960年,勐海茶叶科学研究所李志祥、景谷县杨寿强和勐腊县常恩禹等人进行野生茶树调查普查工作,在景谷县振太公社山街管理区海拔2200米处发现古茶树3000余株,其中最大一株树高12.2米,直径51厘米。1981年10月,由思茅地区农牧局组织,在县政府和县农牧局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下进行茶树品种资源(含野生茶树)普查。普查中,在文龙区和平乡千家寨发现野生茶树5000余亩,其中,最大一株树高23.5米,树幅9米,基部干径1.27米,树龄不少于2600年。2005年12月,根据思茅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古茶树(园)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县开展古茶树(园)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苏明星任组长,农业局长阳春、林业局长任副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茶办,抽调由农业、林业、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站参加的县、乡两级普查工作队员,开展古茶树(园)资源普查工作。2006年1月10日至3月5日,完成11个乡(镇)的野外普查工作。共完成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野外普查原始记录表41份,采集枝条标本40个,蒸青样14个,走访调查自然村80个。通过普查,全县境内海拔1800米以上有野生茶树分布,1350米以上有栽培古茶树分布。普查中,用1:5万军用地图勾画计算:①全县野生茶树居群面积 237714亩,具有典型代表的野生茶树居群有老茶塘野生茶树林、芹菜塘野生茶树林、大湖南野生茶树居群、千家寨野生茶树居群、河头野生茶树居群、马鹿塘野生茶树居群6个。②栽培型古茶树分布面积30830亩,具有典型代表的古茶山有5个28930亩,其他零星分布1900亩。振太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振太的山街、台头、介牌、兴隆、塘坊、沙河、文帕、小寨、黄梨弯10个村,面积13250亩,其中,栽培树龄50~100年的3180亩,100年以上的10070亩;老乌山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按板镇的文立、罗家、那布3个村,面积6250亩,其中,栽培树龄50~100年的900亩,100年以上的5350亩;田坝古茶山,主要分布在田坝乡的民强、瓦桥2村和按板镇的联盟村,面积3000亩,其中,栽培树龄50~100年的1850亩,100年以上的1150亩;勐大古茶山,主要分布在勐大镇的大井、文况、文蒙、文开、文卜、马台、大山7个村,面积3780亩,其中,栽培树龄50~100年的2050亩,100年以上的1730亩;者东古茶山,主要分布在者东镇的马邓、麦地2个村,面积2650亩,其中,栽培树龄50~100年的1550亩,100年以上的1100亩。

2006年,镇沅野生型茶树生化成份:春一芽二叶,茶多酚最高29.72%,最低26.82%;咖啡碱最高2.96%,最低2.7%;氨基酸最高2.11%,最低1.63%;水浸出物最高44.71%,最低40.41%。镇沅栽培型茶树生化成份:春一芽二叶,茶多酚最高41.04%,最低19.8%;咖啡碱最高6.71%,最低2.23%;氨基酸最高3.69%,最低0.65%;水浸出物最高47.88%,最低41.4%。

千家寨古茶树 1978年3月,县水工队技术员深入到文龙公社和平大队千家寨堪测水资源,发现大片野生茶树群,据测量达1万余亩。1981年,全县重点茶区茶树品种资源(含野生茶树)调查中,在文龙区和平乡千家寨发现大片野茶树林。1986年3月,九甲区和平乡千家寨村民在小吊水发现一株大古茶树,经测量树高23米,胸径0.86米。1991年,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村民在上坝发现一株大古茶树,比小吊水古茶树更高大。1993年4月,在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上,思茅地区经贸局何仕华等人发布了这一消息。1995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把千家寨大茶树作为《今日云南》系列片作了报道。

1996年11月12~17日,由思茅地委、行署,地区茶叶学会,镇沅县委、县政府在镇沅召开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古茶树考察论证会,参加论证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思茅行署对外经济贸易局、云南茶叶机械总厂、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思茅农业学校、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10余人。根据对1000平方米样方的调查,高25米以上的植物有9种9株,其中,茶树1株,占11.1%;10~25米高的植物10种22株,其中,茶树4株,占18.1%;2~10米的木本植物11种96株,其中,茶树17株,占17.7%;高大藤本6株。样方内共有壳斗科、木兰科、山茶科、桦树科等植物127株,其中,茶树22株,占总株数的17.3%。原始森林中有茶树群落280公顷,直径在30厘米以上的茶树随处可见,1米以上乃至3~4米直径的其他树种也很普遍,林冠覆盖度85%以上。根据分析,茶树为该样方的优势建群树种。后综合论证得出结果:生长在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大茶树群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面积最大、最古老的原始茶树植物群落。其中,千家寨1号大茶树位于北纬24°24.7′、东经101°14′,海拔2450米,地名上坝,黄棕壤土壤,树高25.6米,树幅22×20米,最低分枝高3.6米,第二分枝高7.3米,基部干径120厘米,胸径89厘米。叶片平均长宽14×5.8厘米,叶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平,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和叶身平,叶厚,革质,叶脉9~11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叶柄微紫色,鳞片有少量脊毛,嫩枝无毛。花冠大,平均大小5.7×5.6厘米,花瓣白色,12~15枚,无毛,柱头5裂,裂位1/2~1/3,花柱中下部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大小为0.5×0.7厘米,绿色,外有中毛;花梗无毛,长1.1厘米。当地从11月至翌年3月有霜雪,茶树未发生冻害,现场未见有病虫危害。2号大茶树所在海拔2280米,地名小吊水头。乔木树型,树姿直立,分枝稀,生长正常。树高19.5米,树幅16.5×18米,最低分枝高10米,基部干径102厘米,胸径86厘米。叶片平均长宽12.8×5.9厘米,叶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微隆起,叶色深绿有光泽,叶缘和叶身平,叶厚,革质,叶脉9~10对,叶背、主脉、叶柄均无毛。花冠大,平均大小6.5×6.6厘米,花瓣白色,10~12枚,无毛;柱头4裂,裂位4/5,花柱中下部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绿色,中毛,大小为0.5×0.5厘米,花梗长1.1厘米,现场未见有病虫害危害。综合千家寨1号和2号茶树的树型、叶片及花器官的形态特征,其植物学主要性状相同,属较原始的野生型茶树。根据勐海南糯山大茶树已知的确切树龄(800年)和已有的生理生态研究资料,结合千家寨古茶树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与光温水湿等资源条件,进行类推测算,1号古茶树的树龄为2700年;2号古茶树的树龄为2500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大茶树。它更证明云南确是世界古茶树分布中心和源产地之一。

2001年4月8~11日,参加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的美国、荷兰、韩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63人到千家寨举行“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的揭幕仪式,并考察了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居群。研讨会认为,千家寨野生大茶树“对茶树原产地、茶树遗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种质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茶学界将其称为“三世茶祖”。4月9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易德先生专程到镇沅为千家寨1号茶树颁发“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2002年6月9~10日,第二届中国茶叶交易会在思茅召开,一批来自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河南、山东、山西和云南等地的中外茶叶专家和学者赴千家寨进行考察活动。考察期间,云南茶叶学会领导、天福集团博物院院长为“国茶瑰宝”碑揭幕。  

2007年12月10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镇沅管理局对千家寨野生茶树资源进行调查。调查对千家寨古茶树群落进行样带实测,以野茶树分布的情况分为疏、中、密3个林分类型进行布测。3条样带长2000米,面积30亩,共测得野茶树517株,野茶树分布面积28725亩。根据实测样带平均每亩有野茶树17株,野茶树总量49.5万株,估计区间为56.9万株至42.1万株。根据实测材料分为小径阶6~20厘米,中径阶22~32厘米,大径阶34~58厘米,特大径阶60厘米以上。结果:小径阶组株数占80%,平均树高7.9米;中径阶组株数占10.3%,平均树高15.9米;大径阶组株数占9.5%,平均树高19.6米;特大径阶组株数占0.2%,平均树高24.3米。

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 1978~2008年,镇沅的古茶资源生产利用主要是在古茶资源集中产地合理安排,适度采摘,制作传统的茶叶产品;把古茶资源作为茶叶科学考察、学术研讨和茶文化旅游的基地,在保护好古茶树原生境的前提下,开辟作为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场所。自千家寨“上坝1号”古茶树2001年确定“世界野生茶树王”后,前来参观、朝拜、考察以及旅游人员纷至踏来,县委、县政府为千家寨旅游开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于1996年7月11日千家寨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古茶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有序启动。“十三五”期间,全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不动摇,坚定建设生态环境好、产业结构优、发展活力足、文化氛围浓、生活品质高、综合实力强的“芳香镇沅”不动摇,努力打造“闻名天下的野生茶王朝圣地、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圣地、知名乡愁目的地。”

一片片芳香的千家寨千年古茶叶早已经与全国全省全市的文化根脉溶为一体,真正成为了镇沅人血脉相关、休戚相关的普洱茶文化现象……,真正成为了镇沅的一张地方名片。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镇沅旅游业提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提质进位、社会繁荣稳定和谐,更着实助推了全县精准摘帽出列、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总之,一旦选择了普洱茶,就是选择健康,普洱茶中少不了镇沅的古树茶,镇沅是“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和著名普洱茶的故乡,也更是全世界爱茶人做茶人饮茶人的朝圣地和第二故乡。“世界茶王·芳香镇沅”,镇沅欢迎您!

二 中国瓢鸡之乡

瓢鸡俗称闭毛鸡,因无尾椎骨、尾棕骨、尾脂腺、主尾羽和镰羽,体躯前高后低,覆尾羽下垂,形似葫芦瓢状,故称瓢鸡。瓢鸡是镇沅的一个地方鸡种,据走访主产区哀牢山镇沅九甲乡一带和田坝乡一带饲养该鸡的老人讲,上辈饲养的鸡中就有这种鸡,再之前的祖祖辈辈都饲养过这种鸡,说明瓢鸡来源历史悠久。由于该鸡无主尾羽、无镰羽,当时人们认为不吉利,在祭祀竜(或送鬼)、喜庆或丧事等时禁用,饲养粗放,甚至有意识的淘汰该鸡,但是该鸡的肉质非常好、营养丰富,历年来一直用于妇女生孩、病人和体弱者的营养滋补。根据瓢鸡的历史渊源和所生长的特殊地理、气候环境等推断,瓢鸡的形成可能是该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基因发生变异,形成该鸡无尾(椎)骨、无尾棕骨、无尾脂腺、无主尾羽、无镰羽特异的体型外貌特征,这些特异性状在长期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得到了稳定。同时,许多与该瓢鸡混养的当地有尾鸡种中也有部分特殊性状的基因。有尾公、母鸡繁殖的后代中也有部分鸡表现出瓢鸡的体型和外貌特征,瓢鸡公、母的繁殖后代中少量鸡也表现有尾鸡的特征,也有可能瓢鸡的这些性状属伴性遗传性状。另据饲养瓢鸡的老人讲:“上辈老人传说瓢鸡是由山上的野生光(团)轱辘(又名小团鸡,无主尾羽)鸡与当地家鸡繁殖,其后代经过长期的饲养和驯化而来的。” 在县境内广为流传着“镇沅瓢鸡——无尾(椎骨)” 的歇后语。

镇沅瓢鸡体型独特,遗传性稳定,是中国稀有的地方特色鸡种之一,具有“人间小凤凰”的美称。瓢鸡头大小适中,平头;多为单冠,少有复冠,冠为红色,少数为紫红色;肉垂均称,鲜红色;体型大小适中,羽毛光亮,无主尾羽,尾部羽毛下垂,肌肉紧凑细致,臀部肌肉发达,腹脂厚,使整个臀部丰腴圆滑,看似“葫芦瓢”。肉色为鲜红色;肤色为黑色;喙短粗,略弯曲,喙、胫、趾为青色。公鸡冠大,厚而直立,冠齿6~8个;羽毛主要有赤红色、黑白花、全白等色,光滑并有光泽。母鸡冠薄较小、质细致,有胡须,羽毛有黄麻花、黑麻花、黑白花、全黑、全白、灰白等色。雏鸡毛色多为麻花色、黄褐色、白色、黑色等。瓢鸡行动稍笨、适应性强,耐粗饲,觅食能力、抗病能力强,合群性较好。

镇沅瓢鸡的肉色、系水力、嫩度、PH值、游离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芳香类物质的指标值优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瓢鸡以育肥性能好,体小紧凑,肉香、骨少肉多、脂肪沉积多,肉的品质以味鲜、肉质嫩等为显著特点;瓢鸡肉质比土鸡更香更细更甜,可与山鸡媲美,有较好的滋补药效,是肉食中的上等佳品,更是放心的生态肉食品,深受群众的喜爱。农户一般饲养瓢鸡在160日龄上市,市场价在每千克100~150元,是土鸡的5倍,仍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开发价值较大。如瓢鸡煮中药、瓢鸡煮石斛、瓢鸡煮大红菌、瓢鸡煮棕头等为本地特色宴,更为甚者是普普通通的清水煮瓢鸡也美味无穷。

1980年,镇沅畜禽资源调查队在文龙公社的九甲一带首次发现瓢鸡品种,当年全县总存栏约300羽左右。2006年再次进行遗传资源普查时仅调查到201羽,濒临灭绝。当年,县委、县政府对濒临灭绝的瓢鸡品种引起高度重视,提出:“一烟二茶三瓢”的工作重心,并在广泛查找史料,征求群众的意愿后正式定名为“镇沅瓢鸡”。2009年9月9~10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深入到镇沅田坝等乡实地察看瓢鸡养殖情况,后在县城召开瓢鸡现场鉴定会。至11月,镇沅瓢鸡通过国家遗传资源鉴定委员会鉴定。同年,镇沅瓢鸡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瓢鸡”特有品质种禽。2011年1月15日,农业部将镇沅瓢鸡列为国家遗传资源新品种,并列入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10月12日,镇沅瓢鸡被云南省农业厅列为“云南六大名鸡”之一。2012年3月17日,镇沅瓢鸡原种保种场奠基仪式在恩乐镇复兴村隔界举行。2018年10月3~5日,首届镇沅田坝瓢鸡文化节暨产业发展推介会在田坝乡隆重举行。

今天,镇沅瓢鸡数量发展到出栏100万羽,建成了年生产能力11万羽的瓢鸡种群繁育基地,带动农业农村、工业、商业、科研(保种、繁育、扩育等)“一条龙”式的发展,瓢鸡产业突破亿元大关,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了“一只鸡做实万户农民,一只鸡形成了大产业,一只鸡确保精准摘帽,一只鸡造福四方百姓。”的目标。

镇沅瓢鸡在百度、中国广播网、中国畜禽网、云南信息网、云南各级政府信息网和中央7台到地方各级电视台及中央到地方各级报刊媒体均作报道,具有较好的认知度、美誉度和知名度,真正成为了镇沅的一张地方名片。

一只只无尾的镇沅瓢鸡,你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吃不到的稀有鸡种,走进镇沅让你看个够尝个够……。现在,镇沅瓢鸡走出镇沅、走出普洱、走出云南的大山,将火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中国瓢鸡之乡”美誉的镇沅将越叫越响,越响越红,越红越叫。


 

参考文献:

[1]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M].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1    

[2]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1978~2008)》[M].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2

[3]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镇沅年鉴(2003~2007)》[M].德宏民族出版社.2008.10

[4]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镇沅年鉴(2008~2012)》[M].德宏民族出版社.2014.12


 

                                                  镇沅县地方志办公室  毛锐锋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