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史海纵览 >> 回忆与思考 >> 正文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征文】--景东工业发展述略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18/8/9 点击:9699

 新中国成立后,景东县先后兴办了农具厂、糖厂、景范煤厂、发电厂、粉丝厂、酒厂、太忠造纸厂等51个手工业合作社,同时商办工业一度兴起,如糖果糕点厂、酱菜厂。1956~1960年,景东兴起“工业大跃进”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景东县工业生产的发展,但造成了人财物力的巨大浪费,得不偿失。1961年初,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停止了“工业大跃进”运动,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景东县工业虽然发展缓慢,但在某些方面也取得进展。1976年11月~1978年11月,景东工业在徘徊中前进。这两年,景东开展了“工业学大庆”运动,对企业进行了整顿,恢复了岗位责任、技术管理、经济核算、安全生产等重要规章制度,取消了革命委员会,恢复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至1978年11月,景东工业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曲折发展阶段,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曙光。

改革开放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景东县工业由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单一的落后面貌转向工业基础明显加强、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门类逐步齐全的方向转化。工业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工业体系逐步建立,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工业经济规模迅速壮大,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回顾40年来景东工业的发展进程,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工业为景东县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县域经济地位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景东县工业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景东县工业发展大体可分为改革开放启动后的工业发展(1978年12月~1991年12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的工业发展(1992年~2000年)、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工业发展(2001年~2018年)3个阶段。

(一)改革开放启动后的工业发展

从1978年12月开始,景东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工业管理体制开始发生变革。通过简政放权、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措施,打破完整的、无所不包的计划体制,打破完全的公有制体制,允许个体工商业等私营经济发展,使景东县工业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逐步推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重视地方工业的发展,切实处理好工业经济发展中计划与市场的矛盾,努力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这期间,工业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有所调整,林产、矿产、建材、食品、饲料等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工业主要产品有原煤、木材、电、大米、小麦面粉、糖、配合饲料、糖果、糕点、酒精、精制茶、人造板、松香、松节油、水泥、砖、瓦、中小农具。1991年,全县工业企业1462个,其中轻工业1070个,比1978年的41个增长34.66倍;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6653万元,比1978年的2365万元增长1.81倍;联户个体工业从无到有,1991年发展到1382个。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的工业发展

从1992年开始,景东县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年,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提出“深化改革、依靠科技、开放开发、稳农促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思路,强调“大力加强地方工业,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并作出《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办工业和乡镇企业,坝区和交通沿线重点发展加工业、建筑建材业和旅游服务业,山区重点发展种养殖业,带动加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鼓励、选派一批党政干部和科技人员留职带薪,承包或领办县办工业和乡镇企业”。从此以后,景东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已彻底明确,改革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业基础薄弱的景东县,开启了工业发展的新征程。

这一时期,县委、县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起了显著变化,工业企业的技术有了进步;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铜、木材、电、自来水、大米、小麦面粉、糖、配合饲料、糖果、糕点、发酵酒精、饮料酒、软饮料、精制茶、锯材、人造板、烟花爆竹、合成复合肥料、松香、松节油、塑料制品、水泥、砖、瓦。2000年,全县工业企业1878个,其中,国有企业9个,集体企业36个,股份合作企业3个,私营企业9个,个体企业1821个;总产值(现价)23946.90万元,比1992年的6970.00万元增长2.44倍,其中国有企业产值15263.2万元,占63.74%。

(三)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工业发展

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从此以后,我国工业开始迈向全球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县委、政府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先后制定了第十五、第十一五、第十二五、第十三五规划,编制了《2008年~2012年工业发展规划》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发出了《关于加快绿色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绿色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将农产品、林板林化、缫丝、矿电等产业链向精加工延伸。本阶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工业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轻重工业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型工业化初见端倪,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轨道;主要产品有原煤、铜选矿产品含铜量、铁矿石原矿、发酵酒精、软饮料、工业茶叶、成品糖、松香、水泥、蚕丝、糕点、砖、电、自来水、人造板。2016年,县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434万元,比1978年的2365万元(90年不变价)增长59.23倍。

二、景东县工业发展的成就

(一)工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工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景东县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量迅速增长,在原煤、发电量、成品糖、酒精、松香、精制茶、砖等领域的生产能力大幅跃升,水泥、蚕丝、人造板、铁矿石、软饮料、商品混凝土等产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省市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原煤、发电量、酒精、松香、成品糖、工业茶叶、砖,2016年分别比1978年增长14.85倍、44.46倍、6.92倍、68倍、6.45倍、20.93倍,其他产品产量也有显著增长。

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科技人员数量迅速增加,科研投入稳步增长,工业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达2403人,人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其中科技人员占有一定比重,如景东力奥林产工业有限公司有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景东佳浩茧丝绸有限公司有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林板林化、缫丝、矿电、建材、红砖等企业的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拥有一批具有现代水平的产品、工艺和技术装备。

工业体系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前,景东县工业部门不全,重工业比重小。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乡镇企业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素质不断提高。林板林化、缫丝、矿电、制糖等工业快速发展,建材、食品等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二)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40年的风雨历程,景东工业规模从小到大,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工业经济规模迅速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全县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2个,而1978年还没有这样规模的企业。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工业资产总额增长较快,按现行价计算,2016年工业资产总额达316767万元;工业总产值(当年价)实现141191万元,而1978年只有951万元(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17.63%,提高到2016年的30.83 %。

工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后,劳动生产率得到普遍而显著提升。2016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9205万元,比1978年增长187.44倍。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2612万元,增长8.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5.2%,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创造利税5913元,人均创造工业产值74.58万元。

中型企业实现零的突破,逐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1992年,成立国营景东县林产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林产公司),注册资金由1041万元变更为5000万元,总资产由0.6亿元扩大到8亿元,企业由小型升格为中二型,并获得对外进出口贸易经营权。2000年以后,林产公司多次更名,到2008年更名为景东力奥林产集团有限公司,仍属中型企业。到2016年底,有规模以上企业12个。

(三)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对国民经济贡献越来越大

轻重工业结构不断合理深化 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41个,其中,轻工业33个,重工业8个,占19.5%。1991年,全县工业企业1462个,其中,轻工业1070个,重工业392个,占26.8%。2000年,全县工业企业1878个,其中,轻工业1495个,重工业383个,占20.4%。2012年,全县20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932个,其中,轻工业544个,重工业388个,占41.6%。2016年,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2个,其中,重工业3个。

行业结构趋于优化 改革开放后工业行业不断增多,结构逐步趋于优化。到2016年工业已发展到10多个行业,即林产业、采矿业、加工制造业,电力、热力及水生产、水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邮政业,信息传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及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数量大大减少。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迅速增长,所占比重上升较快,1980年不到6%,2012年2000万元以下企业却高达99%,2000万元以上企业达93.3%。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16年,2000万元以下国有经济比重逐渐下降到低于5 %,2000万以上国有经济比重逐步下降到低于7%,集体经济的比重下降较快,而其他经济类型所占比重最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区域分布格局逐步改善 2009年,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了孔雀山林产工业园区、景太大桥东岸食品加工工业园区、文华矿产加工工业园区。2011~2012年又规划建设文黑工业园区。园区的建成,使景东工业区域分布格局逐步改善,为工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景东工业发展取得的经验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前,景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企业缺乏自主性,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在20世纪70年代尤为明显,造成工业经济发展缓慢。为改变这一状况,景东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示范效应,80年代以后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工业经济改革的核心是企业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政企分开,不管是先前的承包制还是后来的股份制,都是为了把企业从政府的指令计划和直接管理中解放出来,在企业管理、收入分配、人权财权方面给予企业自主权,使企业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是允许并鼓励非公有经济发展,最终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期间,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起来,在发展地方经济,解决劳动就业和缴纳税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备的资源条件

景东工业发展较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懒于景东丰富而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景东已发现的甲类矿产有煤、铁、铬、铜、铅、锌、金、银、锑、石棉等21种,其中,煤、铜、石灰岩、铬、磁铁矿等矿产上省级储量表,有矿点及矿化点近100处。全县水能蕴藏量40.41亿立方米,可开发装机容量7.09万千瓦,有径流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6条。另外,还有丰富的木材、松香、甘蔗、茶叶、核桃等农林产品资源。这些,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自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更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便利,有利于企业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

景东是普洱市人口大县之一,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发展地方工业的优势。劳动力总量长期供过于求,就业压力长期存在,一方面造成工人工资长期低下,增长缓慢,企业给工人支付的工资和劳动保障低廉,大大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可以获得较高利润,快速积累资本。随着景东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水平持续提高,各类受教育人数快速增长,劳动力素质有很大提高,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优质服务,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只有良好的投资、发展和服务环境,才能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首先提升服务水平。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深刻意识到,只有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才能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一切为了企业发展”的理念和“工业强县”、“新型工业化”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全县各级各部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特别是2007年以来,以云南省“四项制度”实施为契机,不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采取集中审批、并联审批的方式,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按照“凡是能够提供的优惠条件都要提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投资权益都要依法保护,凡是需要由政府解决的问题都要全力解决”的要求,依法服务,到位服务、带感情服务,“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为企业发展营造出宽松和谐的环境。

其次,积极搭建企业入驻平台。2009年5月,县委、县政府聘请云南轻纺设计院对景东工业园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孔雀山林产工业园区、景太大桥东岸食品加工工业园区、文华矿产加工工业园区,依托工业园区加快企业发展。到2010年底,孔雀山工业园区内重点部局的景东力奥林产集团有限公司2万吨歧化松香、2万吨树脂松香、8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1万立方米集成材生产线已全部建成投产;景太大桥东岸食品加工工业园区布局的景东佳浩茧丝绸有限公司年生产500吨缫丝厂已形成实际生产能力。2012年文黑工业园区已完成总体规划。此后,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投资环境,加快企业入驻,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来景东发展,不断为景东工业增添活力。

第三,倾情扶持,共同发展。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景东几乎所有工业企业均出现资金短缺、产品滞销等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服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化危为机,使全县工业经济在危机和困难中平稳较快地发展。特别是景东佳浩茧丝绸有限公司,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资金不能正常周转,出现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农民种桑积极性严重受挫,出现大面积毁桑行为。面对危机,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一是通过财政借款、财政担保贷款等方式为佳浩公司筹措资金1200万元,用于兑付农户蚕茧款和保障企业运转;二是积极为公司申报争取东蚕西移、农业综合开发、非公经济贴息、扩大内需、环保改造等无偿资金314万元,有偿资金635万元。

第四,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在景东县工业发展中,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企业打造景东品牌,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完善品牌创建激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技术,并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县委、县政府的宣传及企业自身的努力,到2016年,“郝思嘉”核桃乳、“金铃牌”松香、“小门坎”白酒、“金泰”水泥、“云峰”食品、“老仓茶”、“长地山茶”等各类品牌产品销路广泛。

(四)科技创新,为工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面对新型工业化,县委、县政府积极谋划,不再走依靠传统资源投入推动经济发展的老路,决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产品加工档次,鼓励扶持建立企业自主创新体系,采用新技术和新机制,引进优秀人才,推动工业经济科学发展。到2016年,全县1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开发能力明显提高。

首先,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和扶持支柱行业加速产品更新和技术改造进程,充分利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引导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证支柱行业在县域整体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景东力奥林产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8月起采用最新技术,在景东工业园区孔雀山片区实施了年产4万吨松香、2万吨歧化松香、2万吨松香树脂、8万立方米纤维板、1万立方米集成材等异地技改建设,项目累计投资19876万元,于2010年4月全面竣工投产运行,实现产值10138万元,比技改前的2009年同期增长7858万元,缴纳税金236万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221万元。

其次,确定重点领域,加快产品创新。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采取了“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发展策略,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在抓好新兴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能源工业、建材工业、林产工业、茧丝绸深加工及其他实用型高新技术,抓紧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进程。从2008年开始,对大街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进行技改扩建,2010年12月建成投入生产,使年产6万吨的核定生产能力提高到15万吨。同时,鼓励和扶持全县各企业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再次,拓宽融资渠道,扶持企业科技创新。一是鼓励企业增加自身积累,重点通过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盈利水平、加速折旧、加大提取技术开发费比例等办法,使各企业增加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畅通银行投资主渠道,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力度。政府搭台,加快促进银企合作。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寻找适合的发展机遇。

(五)优化结构布局,力促工业转型升级

中共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发展绿色工业为主导,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园区建设。以文黑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平台与入园工业项目建设并举并行,加快推进“强森”农特产等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按照“两型三化”要求,以生命健康、信息技术和绿色生态领域为重点,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法关停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不达标企业,实施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大力服务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从纵向看,景东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横向对比,景东仍然是一个工业弱县。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差,底子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产业链短,效益不高;产业受政策影响制约突出,项目选址困难;资源利用率不高;投入不足,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工业主管部门人员有待加强。


 

景东县委党史研究室 颜仕勇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