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党史 >> 专题资料 >> 正文  

干部培训工作


来源:普洱党史 时间:2016/1/27 点击:26221

 培训干部是建立、发展革命队伍,巩固和建设根据地的重要工作。从中共滇南工委起,到后来的二纵队党委、思普地委,直至基层组织,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党委领导亲自抓,派得力干部具体负责。从1948年滇南党组织在元江县小柏木办军政干部培训班起,到1950年思普区全境解放,思普军政干部学校和其他各级干校、培训班共培训干部6 300多人,这些干部在开展武装斗争和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滇南党组织于1948年2月,在元江县小柏木举办了军政干部培训班,培训从昆明和滇南来的70余名青年,他们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和民青成员。经过2个月的学习,多数人留在元江作建军准备,5人被派到思普区景谷县勐主做反蒋统一战线工作,成为滇南和思普开展武装斗争的骨干。举办小柏木培训班也为后来办军政干校培训干部积累了经验。

1948年,解放战争在全国各战场取得节节胜利之际,中共中央9月工作会议要求全党全军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干部,为解放战争和全国解放做好干部准备。1949年初,在中共滇南工委领导下,云南人民自卫军7个支队在元江县因远坝整编为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时,组建了随军军政干部学校(后称为一期干校),集中培训部队的200多名军政干部。这期干校2月13日在元江县因远开学,4月23日于宁洱结业。

二纵队、普光部队、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在宁洱会师,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后,为了适应主力部队的扩大和开辟、巩固根据地对人才的需要,二纵队党委举办了第二期军政干校(培训班)。这一期干校培训规模较大,既整训在编干部,也公开向社会招生。除各支队抽来的干部外,还招收了从昆明、滇南和思普区各县来的学生、社会青年,以及部分来自海外的爱国华侨,学员总数达2 000多人。第二期军政干校于5月4日开学,7月19日结业。所培训的学员一部分编入九支队各主力团所辖连队,大部分编入民工团和武工队,分赴根据地各县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政权。

思普地委及思普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成立后,二纵队随军军政干校改称思普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军政干部学校。干校有了固定的校舍,组织领导更加健全,教学和管理逐步规范。分别于1949年8月11日~10月3日、1949年10月10日~1950年1月5日、1950年1月15日~3月底,在宁洱县城举办了第三、四、五期干校(培训班)。共培训干部1 000余人,为九支队输送了200多名排以上干部,组建和充实了车佛南、澜宁源、思茅、六顺等县民工团(武工队),还有一批安排去充实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和有关单位。第五期干校是在九支队胜利完成配合解放军野战部队阻歼国民党军残部任务后举办的,在革命事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财经工作逐渐突出,征粮工作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按照地委和解放军第三十九师党委的安排,这期干校主要培训财经干部和征粮干部。250多名学员结业后,与九支队第四十一团干训班学员400余人一起,组成15个粮食工作队,分赴全区各县开展征粮工作。

上述5期军政干校共培训干部4 000余人。除了思普军政干校,思普地区各地方和部队党组织也举办了一些干校和培训班。其中有思普特支在磨黑以中小学教师进修班名义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勐主支部和回国党组在景谷县勐主和勐戛、澜沧谦糯办的训练班;回国党组在澜沧举办的军政干校、在缅宁办的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随军干校(后为思普军政干校缅宁分校);景谷县人民政府干部学校(又称思普军政干校景谷分校);车佛南支队党组织办的车佛南军政干校(又称思普军政干校车佛南分校);第四十一团在峨山办的干训班等。有的区乡如墨江县景星乡也办过训练班。这些干校和训练班的学员中有许多是少数民族,如车佛南干校119名学员中,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员就有37名,占学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上述干校、训练班,学员总数约2 300人。

思普革命根据地军政干部学校及其他各级干校、培训班,都是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举办的,而且又有方仲伯、余卫民、邹怡生、许志平等几个进过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领导干部把抗大精神带到教学和管理中,使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都成为革命的大熔炉。

干校办学的主要特点:

一是有坚强的党组织领导。军政干校直接在滇南工委、思普地委和各部队、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办学。学校主要领导由军队或地方的党政领导成员担任。第一、二期干校的校长是二纵队政委袁用之兼任,第三至五期干校校长是行委会主任刘宝煊兼任,副校长是地委副书记高志远和地委宣传部部长唐登岷兼任。部队党委和地委的一些领导还亲自到干校讲课。

思普军政干校成立党支部和共青团(整军整干前为民青)组织。第二期干校就有近百名党员和200多名民青成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中起着战斗堡垒和骨干作用。党的坚强领导,保证了干校办学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军政干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员思想实际结合,与地区实际和战争实际结合,坚持学用一致,学以致用。在教学安排上,从第二期干校起,即按部队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分设政治、军事、行政、群运(包括青年、妇女工作)、医务、教干等班。第二期干校还有少先班(“小鬼”队),第三期以后还开设了民族班。军政干校里,政治、军事是必修课。政治课主要学习毛泽东著作和党中央文件,军事课学习队列、射击、武器性能、地形地物利用等基本军事技能。各业务班按培训专业选修课程。

军政干校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文献,使学员了解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加深对党中央“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决策和建设思普革命根据地迫切性的认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夺取革命胜利的信心。第一期干校开办期间,驻江城的部队发生了分裂事件,在部队党委组织开展的反分裂斗争中,经过军政干校培训后提高了觉悟的学员,立场坚定,成为反分裂斗争的骨干。

在学习理论、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军政干校组织学员到实践中去锻炼。民运工作班、行政干部班、教育干部班的学员学习“怎样划分阶级”和“调查研究”课后,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群众清匪反霸斗争。

三是把转变学员思想放在首位,培养学员树立革命人生观。针对学员多数是知识青年,他们满怀爱国反蒋的热情来参加革命,但需要克服自身的某些小资产阶级弱点,才能适应艰苦的革命斗争,以及其他工农出身的干部也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明确革命目标的实际情况。军政干校强调学习理论要联系自己的思想,进行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教育,树立革命人生观,明确革命目的,坚定革命信念,树立为人民翻身解放而打仗的思想。克服自由散漫习气,加强革命纪律性。并且坦诚布公、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地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行为。

通过学习,许多学员提高了觉悟,积极要求入党入团。军政干校党组织对具备条件的学员,进行个别发展。第三、四、五期有30余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0多人参加了民青(共青团)组织。结业分工时,学员都能服从组织安排,到革命需要的不同岗位上去。

在举办第二期军政干校时,党组织还安排了一批参加革命队伍、接受党领导的上层爱国人士和原非党武装领导人入校学习,并根据他们的原职务和能力,分别在干校里担任学员队伍的正、副大队长等职。他们大多是滇南和思普一带有武装的地方实力派,在党的反蒋统一战线感召下参加革命的。他们带着武装人员参加革命,但武器的所有权即“私枪公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些人通过学习,自觉接受改造,进一步坚定了跟着党走的决心。在干校发动的献枪运动中,纵队副司令员罗正明首先带头捐出自己的全部武器,带动了其他人,解决了二纵队私枪归公的问题。干校结束时,对他们和其他学员一视同仁,都安排了工作。

四是实行军事管理,培养学员适应武装斗争的能力。军政干校各专业班都指派班主任1人,班助理1~3人,组织领导教学。但在行政、生活管理和军事训练方面,则采取全校范围的军事化编队系列。设总队长1人、副总队长1~3人,下设大队、中队、分队。中队以上领导由党组织调配,分队长由学员选举。军事化编队与专业教学班结合,便于组织训练。第二、三期干校的总队长罗正明、刘昆府亲自带学员操练,余卫民、傅晓楼也给学员上军事课,讲游击战术。这种军事化的管理形式,使学员受到严格的军队生活训练,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培养了实战能力。第四期干校开学不久,国民党反动派策动潜伏的地霸土匪武装在思茅、景谷等地先后发动反革命暴乱。地委决定由干校教职员工和学员组成临时武工队,前往宁洱、六顺、思茅和景谷县,参加平息叛乱。临时武工队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奔赴剿匪平叛战场,深入农村,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完成了平叛任务。学员们也在斗争中得到锻炼提高。

五是发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精神。干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周末晚会上,雄壮嘹亮的歌声、活跃的啦啦队、集体秧歌舞热闹非凡。还经常演出《满三娘劳军》、《朱大嫂送鸡蛋》等自卫军保留节目和学员自编自演的活报剧,寓教于乐,对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干校还组织篮球、田径等体育活动。思普根据地曾是“瘴疬之区”,疟疾发病率高,特别是外地来的学员抗病力弱。干校保健委员会指导学员进行卫生防疫工作,减少疾病发生。为改善大家的伙食,干校教职员和学员自己种菜、到山上挑柴。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以苦为荣,在艰苦的生活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www.ped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5007635号-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行政中心2幢2楼 电话:0879-2135432 传真:0879-2122685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