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回顾
颜仕勇
在景东这块风水宝地上建设过许多农业商品基地,其中值得我们记述的有商品粮基地、黑山羊基地、晚熟芒果基地。
长期以来,这些基地发挥着“起助器”、“加油站”、“飞机场”的作用,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腾飞的“翅膀”更有“飞的”力量,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了希望。
我们今天耕耘在这些基地上,那一块块丰碑刻记着数字里的辉煌。我欣然命笔记录着——
第一块丰碑: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
商品粮基地建设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远见卓识。1986年,县委、县政府抓住云南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机遇,积极向省政府争取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
“七五”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立项了,县委、政府及农、林、水等部门就忙开了。他们加班加点研究实施方案,方案中主要措施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多方筹集资金;切实搞好项目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
经过认真实施,“七五”期间商品粮基地建设取得如下成果。
水利配套:根据“除险加固,挖潜改造,适当发展”的农田水利建设方针,“十五”商品粮基地建设资金主要投在“两岸、五沟、一坝、一站”的开挖、扩建、衬砌工程之上。省、地、县共投入资金393.23万元。
徐家坝水库扩建工程,投资208.6万元。坝高由原来的21米增加到36米,库容由111立方米增加到652.9万立方米,灌溉面积由2510亩扩大到11000亩。会地河水库投资14万元,开挖灌溉干渠10.6公里,增灌1700亩,每亩增产粮食250公斤。川河大沟初砌36公里,投资41.9万元,完成工程量5.9万立方米。清凉大沟开挖衬砌,1989年完成东水西调工程,新开挖清凉大沟13公里,新建倒虹管一座,长315米,总工程8.6万立方米,耗资60万元,改善灌溉面积5700亩,每年增粮143万公斤。
农业“两系”建设及新技术推广:在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建立了良种繁育、供应、更新体系。全县投入30万元完善制种基地建设。每年推广杂交水稻9万余亩,群改玉米10万多亩,杂交玉米5万亩,小麦良种8万元余亩,推广综示区10万余亩。商品粮地区农业收入有了明显增加,1996年农业收入1462万元,1987上升1623万元,1988年达1990万元,1997年、1998年分别较1986年增长11%和36.1%。
“十五”我县商品粮基地建设成绩斐然,被省评为优质工程。在县委、政府的进一步努力争取下,我县被列为“八五”商品粮基地建设完善县,并与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第一期合并建设。建设时间从1991年开始,分三期实施,每期时间为三年。它主要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加粮、油、肉、糖产量为目标,以改造中低产田地,推广农林水科技为主要内容,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景东第一期农业综合开发选择在光、热、水、土条件好,地势平缓,交通便利的川河坝实施。列入首批开发的有锦屏乡、锦屏镇、文井镇、者后乡的38个村(办事处),520个合作社,旱地5.79万亩,水田6.04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9.2万亩。经过三年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地5.42万亩,其中工程改造16600亩,培肥改良23600亩;推广农业新技术146000亩;垦荒5600亩;造林39192亩。共投资1526.4万元。
第二期农业综合开发于1994年开始至1996年结束。开发区域为锦屏、文井、者后、大街、花山五个乡(镇)的60个村(办事处)、844个合作社,涉及31911个、15.23万人,国土面积278.4万亩,其中耕地17.8万亩。
三年开发结果:新增灌溉面积0.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7万亩,改良土壤3.76万亩,新增粮食1044.3万公斤,增粮21.5%,新增油料16.9万公斤,增长292.8%;新增肉类201.8万公斤,增长93.8%,新增糖料4726.9万公斤,增长48%,增产粮食86.9万公斤,增长24.4%,新增长农业产值6081.6万元,新增农民纯收入311.8元,增长76.4%。第二期开发共耗资1525万元。
第三期农业综合开发:1997~1999年。
我县第三期农业综合开发片区为锦屏、文井、者后、大街、花山五个乡(镇)、60个村(办事处)、844个合作社、34047户、13.84万人。国有土地面积249.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9.67万亩,旱地19.47万亩。三年来,在省、地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指导下,通过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农技员精心组织实施,以及项目区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完成新建小(一)型水库一座,改造中低产田地13.58万亩,占计划任务数的105%,造林960亩,占计划任务的96%,甘蔗基地建设5.2万亩,占计划的104%,新建年末存栏达0.5万只的黑山羊基础1个,占计划任务的106%,推广良种良法配套13.8万亩,项目区耕作制度由过去的一年一熟变为两熟和三熟,复种指数已达190%以上。
通过开发,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产业结构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8年与开发前的1995年相比,粮食达524.3万公斤,增长9.2%;油料达14.01万公斤,增长46.6%;糖料达11800.7万公斤,增长82.5%;肉达139.7万公斤,增长32%;农业总产值达28662.4万元,增长49%;农民人均纯收入1024元,增长42.2%。三年来,开发区实现粮食调出863.7万公斤,增长46.8%。
第二块丰碑:黑山羊基地建设
“赶着牛羊奔小康。”
黑山羊是景东畜牧业生产的一大优势,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农业部门抓住省政府“加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机遇,积极主动地向上争取项目。1991年8月20日,省畜牧局批准此项目建设,总投资180万元,建设期为1992年至1994年。
项目批准后,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山羊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副县长姜华国任组长,农业局局长魏大胜任副组长,财政、计委、农行、建行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经过三年建设,山羊基地结硕果,全县养羊户由1990年的9106户增至10500户,羊群存栏由92752只增至111091只,增长19.8%,养羊收入由1990年户均100元,增加到1994年的400元。
景东山羊基地建设加快了山区群众脱贫步伐,谱写了一曲发展山羊生产的壮歌。
第三块丰碑:晚熟基地建设。
景东芒果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缅甸引入,先为农家庭院种植,经过数十年的传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发展成小规模的园林种植。由于景东水土、气候等原因,景东芒果晚熟于元江、景谷县的芒果,一般8月中下旬成熟,在芒果保鲜技术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晚熟芒果可延长市场供应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且因挂果期长,景东芒果肉质细腻,香甜可口。为开发这一热区资源,经多方努力,“八五”期间景东被省列为晚熟芒果基地县,建设规模4000亩,投资163万元,其中省投资83万元。
基地建设中,为确保建设质量,县农业局提出了“五统一,一提高”的要求,即统一规划,统一良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服务,一提高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通过认真实施,共建成芒果基地4159亩,在基地的推动下,累计发展芒果11700亩,实际投入资金163万元。1995年1月22日,基地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八五”晚熟芒果基地建设受到省农业厅、地区农牧局领导的好评,被称为庭院式发展芒果基地的典型。1996年7月,我县被批准为“九五”芒果基地建设完善县。
芒果是水果之王,是景东这块风水宝地中的一枝奇葩。在芒果成熟上市的季节,当你想起远方的亲朋好友之时,你寄去的一片无量哀牢情就是一箱香喷喷的芒果,因而让身居异地的家乡人勾起一幅幅无量哀牢情。有《眼儿媚·望家乡》一词为证:
梦中几次望家乡,山坝好风光。杜鹃湖秀,川河坝壮。花正争芳。
年年稻谷台阶跨,芒果最甜香。图强发奋,连迎富喜,再梦彝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