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景东县委党史研究室
一、发展思路
“五五”计划和“六五”计划期间,景东县还没有“发展思路”这样的提法。随着对县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对计划编制的不断完善,从“七五”计划开始,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而且一次比一次完善,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更加切合景东县的实际。
1986年2月19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会议提出,“七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依靠科技进步,开发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温饱工程。
1992年1月11日~13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提出“八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深化改革、依靠科技、开放开发、稳农促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
1996年3月11日~15日,景东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县城举行,白兆清作《关于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报告》。《报告》提出,“九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按照县委提出的“九五”期间要“夯实两个基础,建立五大支柱,实现五个翻番,达到一个目标”的要求,结和当前内部和外部的客观实际情况,在“九五”期间,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两个转变”为目标,以研究和解决生产力要素的组合效应为重点,深化体制改革,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以开放为助推器,在稳定粮食基础的前提下,抓住时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围绕资源、市场和税制办产业,从资源等综合情况出发,实施地域分工、分类指导,形成各自相对优势的产业和财源,进而形成全县系统内以富民富县为目标的生产力布局。
2001年5日~6日,县委召开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提出,全县“十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抓住两大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机遇),夯实两大基础(交通、水利、城镇建设等硬件基础和科技教育等软件基础),调整3个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实施5大战略(特色经济战略、基础设施优先发展战略、城镇化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4大工程(以提高公路等级和路面等级为重点的交通网络建设工程,以南洋河水库及水库配套沟渠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工程,以县城新区建设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工程,以改善农村用电条件和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工程),巩固提升5大支柱产业(林产业、蔗糖业、畜牧业、烤烟产业、干鲜果业),积极培育和发展茶叶、蚕桑、特色蔬菜瓜果、食用菌、咖啡、旅游等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大县和民族文化大县,实现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011年2月,景东县制定了《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纲要》提出的发展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两强一堡”战略,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实现景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全面实施“一产富民、二产三产强县、生态立县、改革开放活县”五大战略,做强做大林业、烤烟、蚕桑、矿电、牧渔产业,提升茶叶、核桃、蔗糖产业,着力培育食品加工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突破交通瓶颈制约,抢抓机遇,后发争先,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与全国全省同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 发展措施
“五五”计划和“六五”计划期间,县委、县革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措施主要是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方面的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县情认识的不断深入,从“七五”计划开始,县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措施更加全面、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县情、更加扎实有效。
“五五”计划初期,县委、县革委提出发展经济社会的措施主要是: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反动路线,肃清流毒和影响,分清是非,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大干快上;把农田基本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全党动员,大办农业,打好农业总体战;加强领导,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后期,县委、县革委提出的发展措施主要是: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建立和完善以生产责任制为主的各项经济政策;改进和提高社队经营管理,全面落实农村经济政策;明确发展农业的基本方针,走农、工、副综合发展的道路,克服“以粮为纲”的单一经济思想;因地制宜地搞好农业基本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广开门路,发展生产,尽快使农民富裕起来;抓紧做好全县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
1981年11月25日,县委发出《“六五”期间和1982年国民经济发展意见》,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主要内容: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在“活”字上做文章;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把农业和多种经营搞上去;鼓励集体和社员发展经济林木,适当给予经济扶持;建立工业、财贸经济责任制;认真落实扶持政策,经济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1985年11月25日~29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讨论制定“七五”规划指标和发展措施。其发展措施:切实保证农业的稳步增长;改变比较单一的经济结构;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挥商业流通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抓好能源、交通建设;切实抓好教育和科学技术工作;“两个文明”、“两种生产”(经济文化、计划生育)一起抓;加强领导,保证“七五”计划目标的实现。
1992年,景东县制订了《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规划和计划》提出了发展经济社会的措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以国营企业为中心,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确保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加快工业发展,带动全县经济振兴;继续加强能源、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成分、多形式、少环节的流通体制,充分发挥国合商业的主渠道作用,搞活流通,促进经济发展;强化企业的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和医疗保健网,开展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和医疗健康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搞好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生活;抓好支援漫湾电站、大朝山电站建设工作,合理、妥善安置移民;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打牢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1996年3月11日~15日,景东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县城举行,会议提出了完成“九五”计划目标的措施。这些措施为:持之以恒地加强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增产增收;培育和建设好“五大”支柱产业;继续加强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环境;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扎扎实实地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努力实现脱贫目标;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围绕小康目标,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坚持“两手”抓的方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2006年2月7日,县委发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措施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林业、畜牧业、蚕桑、矿电、蔗糖、烟草、茶叶、生物资源开发和旅游文化产业培植成景东县的支柱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推进平安景东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动员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2011年2月,景东县制订了《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的发展措施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跨越式发展后劲;实施“一产富民”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二产三产”强县战略,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和第三产业提速;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魅力景东”;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建设“生态景东”;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重塑“文教大县”;实施“改革开放活县战略”,建设“开放景东”;强化社会建设,构建“和谐景东”。
三、 发展状况
(一)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978年后,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逐年增长。1990年与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从5204万元增加到 22246万元,1990年比1978年增长327.48%,年平均增长14.13%;工农业总产值30315 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的15597万元增长94.36 %,年平均增长 6.23%。其中,农业总产值23073万元,比1978年的13232万元增长74.37 %,年均增长5.19 %;工业总产值7242万元,比1978年的2365万元增长206.22 %,年均增长10.72 %。
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51522万元,比1990年的22246万元增长131.60%,年平均增长23.36 %;工农业总产值43749万元,比1990年的30315万元增长44.31 %,年平均增长9.60%。其中,农业总产值30466万元,比1990年长的23073万元增长32.04%,年均增长7.20 %;工业总产值13283万元,比1990年的7242万元增长83.42%,年均增长16.37 %。
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83035万元,比1995年的51522万元增长61.16%,年平均增长12.67%;工农业总产值82425万元比1995年增长32.81%,年平均增长7.35%。其中,农业总产值58478 万元,比1995的42383万元增长37.98%,年增长8.38%;工业总产值23947万元,比1995年的19678万元增长21.69%,年平均增长5.03 %。
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135552万元,比2000年的83035万元增长63.25%,年平均增长13.03 %;工农业总产值115818 万元,比2000年的58737万元增长97.18%,年平均增长18.50 %。其中,农业总产值86863万元,比2000年的36496万元增长138.01%,年平均增长24.21%;工业总产值22409万元,比2000年的22242万元增长0.75%,年平均增长0.19%。
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345978万元,比2005年的135552万元增长155.24%,年平均增长26.40%;工农业总产值397364万元,比2005年的115818万元增长243.09%,年平均增长36.10 %。其中,农业总产值245540万元,比2005年的86863万元增长182.68%,年平均增长29.66 %;工业总产值151824万元,比2005年的22409万元增长577.51%,年平均增长61.34%。
1978年~2011年景东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择年统计表
表8—1—3—1 位:万元
年 份
|
总产出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1978
|
7337
|
4443
|
1636
|
1258
|
1980
|
8123
|
4580
|
1995
|
1548
|
1985
|
17255
|
10039
|
4362
|
2854
|
1990
|
33942
|
20060
|
7306
|
6576
|
1995
|
75080
|
38508
|
19699
|
16873
|
2000
|
82158
|
44583
|
15343
|
22232
|
2005
|
135905
|
58813
|
31272
|
45820
|
2010
|
288170
|
128085
|
64620
|
95465
|
2011
|
345978
|
147569
|
89777
|
108632
|
注:按当年价格计算
从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比例看,1978年,一、二、三产业比例为60.6:22.3:17.1 。1980年为56.4:24.6:19.0。1990年为59.1:21.5:19.4。2000年为54.3:18.7:27.0。2005年为 43.3:23.0:33.7,第一产业从60.6下降到43.3,第二产业从22.3上升到23.0,第三产业从17.1上升到33.7。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一、二产业,服务业发展比较快。总体上看,一、二、三产业比例向现代化比例发展,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明显滞后于第三产业。2010年为44.5:22.4:33.1。2011年为42.7:25.9:31.4。
1978年~2011年全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择年统计表
表 8—1—3—2 单位:万元
年份
|
国民生产总值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工农业总产值
|
农业总产值
|
工业总产值
|
1978
|
5204
|
174
|
15597
|
13232
|
2365
|
1980
|
5676
|
186
|
9243
|
6027
|
3216
|
1985
|
11852
|
363
|
24068
|
18860
|
5208
|
1990
|
22246
|
653
|
30315
|
23073
|
7242
|
1995
|
51522
|
1499
|
43749
|
30466
|
13283
|
2000
|
83035
|
2374
|
58737
|
36496
|
22241
|
2005
|
135552
|
3822
|
115818
|
86863
|
22409
|
2010
|
288170
|
7963
|
286819
|
190713
|
96106
|
2011
|
345978
|
9502
|
392620
|
241796
|
150824
|
(二)经济发展速度
1978年~2011年,全县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波浪式的发展轨迹。
“五五”期间(1976年~1980年),是景东县工农业增长的起步时期。
“六五”期间(1981年~1985年),是景东经济较快增长时期。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速度从1976年~1980年的1.40 %增加到17.19 %;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从8.22 %达到13.28 %。
“七五”期间(1986年~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从“六五”期间的15.74 %回落到7.92%,工农业总产值增速从112.18%回落到74.52%。其中,工业总产值增幅上升10.17%,农业总产值下降51.59%,年均增长速度工业上升0.67%,农业下降5.98%,农业总产值下降幅度最大。一、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比“六五”期间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中,一产业总产值降幅最大,二、三产业降幅相对较小。
“八五”期间(1991年~1995年),经过一段时期的经济调整,国家逐步实行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县经济开始恢复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从11.78%增长到18.17%,比“七五”期间多6.39%,第二次增长高峰开始形成。1991年后,市场需求日趋显旺,林产工业产品和白糖产品畅销,价格迅速攀升,经济增长加速。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由74.52%上升到130.42%,农业由69.44%上升到97.33%。
1978年~2011年景东县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
表 8—1—3—3 单位:%
时间
|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
|
其中
|
年均增长速度
|
其中
|
农业
|
工业
|
农业
|
工业
|
1976~1980
|
14.19
|
7.21
|
48.5
|
2.69
|
1.40
|
8.22
|
1981~1985
|
112.18
|
121.03
|
86.51
|
16.24
|
17.19
|
13.28
|
1986~1990
|
74.52
|
69.44
|
96.68
|
11.78
|
11.12
|
14.49
|
1991~1995
|
130.42
|
97.33
|
260.67
|
18.17
|
14.56
|
29.25
|
1996~2000
|
17.14
|
14.70
|
23.57
|
3.21
|
2.78
|
4.32
|
2001~2005
|
37.07
|
48.76
|
5.06
|
6.51
|
8.27
|
0.99
|
2006~2011
|
198.88
|
150.82
|
333.09
|
20.46
|
16.92
|
28.30
|
注:按现行价格计算。
1996年后,工业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跌,产品滞销,尤其是蔗糖企业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全县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在“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和“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初期下降,到“十五”中后期开始恢复高速增长。“十一五”期间至“十二五”开局之年(2006年~2010年、2011年)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1978年~2011年景东县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
表8—1—3—4 单位:%
时间
|
总产值增长%
|
其中
|
年均增长速度%
|
其中
|
一产业
|
二产业
|
三产业
|
一产业
|
二产业
|
三产业
|
1976~1980
|
|
7.21
|
48.45
|
|
|
1.40
|
8.22
|
|
1981~1985
|
107.67
|
114.87
|
103.63
|
92.97
|
15.74
|
16.53
|
15.28
|
14.05
|
1986~1990
|
66.49
|
69.66
|
52.60
|
64.11
|
10.73
|
11.15
|
8.82
|
10.41
|
1991~1995
|
109.46
|
87.23
|
227.94
|
100.14
|
15.94
|
13.36
|
26.81
|
14.89
|
1996~2000
|
36.60
|
23.69
|
34.67
|
75.29
|
6.44
|
4.34
|
6.13
|
11.88
|
2001~2005
|
54.67
|
76.49
|
93.63
|
71.39
|
9.11
|
5.51
|
14.13
|
11.38
|
2006~2011
|
120.67
|
125.53
|
141.90
|
100.27
|
17.12
|
17.66
|
19.32
|
14.90
|
注:按现行价格计算。
“五五”期间,全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3%,城乡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53%。1980年后,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以白糖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和林产工业加速形成,促进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财政增收,地方财力不断增强,储蓄存款增长。“六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12%,储蓄存款年均增长24.04%;“八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09%,储蓄存款年均增长21.92%。2004年,中央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免收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地方税收开始大幅度减少。1978年~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累计258029万元。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45826万元。
1978年~2011年全县财政收入和储蓄存款择年统计表
表8—1—3—5 单位:万元
年份
|
财政收入
|
储蓄存款
|
年份
|
财政收入
|
储蓄存款
|
1978
|
478
|
509
|
1995
|
2606
|
13216
|
1980
|
476
|
439
|
2000
|
5849
|
34717
|
1985
|
826
|
1069
|
2005
|
22094
|
63175
|
1990
|
1468
|
2867
|
2011
|
45826
|
218665
|
( 三)经济效益
1978年~2005年,经济效益逐步下降。一、二、三产业相比,经济效益最低的是第二产业,效益最高的是第一 产业。1978年~1990年,第三产业在保持高效益之后,1995年起开始下降,至2005年为56.43 %,低于第一产业的68.92 %。2005年~2011年,一产和二产分别由68.92%、56.43%降至60.10%、36.02%,第三产业由55.83%上升到56.70%。三个产业运行过程中,出现总产出不断增长,消耗逐渐增大,经济效益逐渐下降趋势。
1949年~1990年全县社会总产值、物质消耗和国民收入择年统计表
表8—1—3—6 单位:万元
年份
|
社会总产值
|
物质消耗
|
国民收入总额
|
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
|
物质消耗
|
国民收入
|
1978
|
7337
|
2653
|
4684
|
36.16
|
63.84
|
1980
|
8123
|
3015
|
5108
|
37.12
|
62.88
|
1985
|
17255
|
6588
|
10667
|
38.18
|
61.82
|
1990
|
31761
|
11688
|
20073
|
36.80
|
63.20
|
1991年,工业现行价总产5456万元,利润总额721.77万元。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现行价总产值224091 万元,利润总额-3824万元,比1991年大幅度下降。2011年,全县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现行价总产值86806万元,利润总额3186 万元,比2005年大幅上升。
1995年~2011年全县国民经济效益择年统计表
表8—1—3—7 单位:万元
年份
|
项目
|
合计
|
一产业
|
二产业
|
三产业
|
1995
|
总产出
|
75080
|
38508
|
19699
|
16873
|
增加值
|
51501
|
29935
|
11363
|
10203
|
效益
|
68.59
|
77.74
|
57.68
|
60.47
|
2000
|
总产出
|
137487
|
58478
|
40012
|
38997
|
增加值
|
83007
|
43923
|
15674
|
23410
|
效益
|
60.37
|
75.11
|
39.17
|
60.03
|
2005
|
总产出
|
222186
|
85339
|
55168
|
81679
|
增加值
|
135552
|
58813
|
31134
|
45605
|
效益
|
61.01
|
68.92
|
56.43
|
55.83
|
2011
|
总产出
|
689963
|
245540
|
249245
|
195178
|
增加值
|
345978
|
147569
|
89777
|
108632
|
效益
|
50.14
|
60.10
|
36.02
|
56.70
|
注:按当年价格计算。
执笔:颜仕勇
|